Beijing
火车叮叮当当终于驶入了北京城。
第一次来北京还是刚上大一得那个寒假,跟本家的一个发小一起去本家的叔叔家具厂里帮忙,坐的是大巴车,早上从老家出发,下午就到了。总共呆了大半个月,冬天的北京真是冷,特别是夜里。
临回家过年前两天,本家叔叔带着我们去了一趟故宫。记得还是现场买的票。
这次是从上海出发,做的T字头的软卧,晃了16个小时,第二天早上8点半到的。入住好金鱼胡同的和平宾馆,稍事休息,然后就去故宫的午门那边接小朋友。
提前一周已经约不到故宫的票了,两个大人都没得进去,只有小朋友参加了一个5人的研学团,跟着老师在里边溜了3、4个小时,12点半左右才出来。一路上都在跟我们说在故宫的里看到的东西,比如宫殿上的飞檐脊兽,骑凤仙人,套兽,垂兽,一龙,二凤…
中午吃了灯市口附近的山西面馆,炸酱面,臊子油泼面,鸡蛋面,凉拌菜,说实话不好吃,煮出来的面是粘的,臊子又黑又硬,跟大学时候吃的山西面馆差远了,也不如五号米皮的面好吃。
中午回酒店午休了会儿,坐车也累,虽然是卧铺可以躺着睡觉。
下午就去 北海北站的 恭王府,出发的晚了,到了恭王府门口已经4点半多了,然后准备去对面的北海公园逛逛,半路上就开始下暴雨了,就这样三个人躲在一把伞下面,大概下了半个小时,雨终于小点了。三个人除了前面是干的,后背和背包和鞋全湿了。 穿过地道,走到了最近的一个公园入口,屋檐下都是避雨的人,一时也分不清那是出口那是入口,然后就进到公园里了,出公园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入园是要票的。我们就这样免票溜进来了。
刚进来的时候,雨还是稍微大点,我们就撑着伞躲在大树下,远处的白塔忽隐忽现。等雨稍小点,就沿着北海里的大湖溜达,慢慢的人多了,雨也彻底停了。由于刚下完雨,没有了之前的燥热,感觉舒服多了,也算是对我们坚持下来的奖励吧。
兜兜转转来到了西天佛境,九龙壁,还有一些不开放的宫殿。在一处殿前面的荷花塘前驻足了许久,大大的荷叶中间承接了刚刚落下的雨水,碧绿的荷叶在雨水的映衬下散发着银光。小朋友们拿着被压碎成渣的饼干在逗荷塘里的小金鱼。
坐在湖边的长椅上,不经意间,太阳钻出了云层,夕阳照在白塔上散着金光,更增添了白塔的神圣。
本来公园逛完之后就回酒店了,宝妈一看景山公园也在附近,干脆趁着天也凉快顺带就去逛了吧。趁着天还没黑,景山公园里松柏树居多,跟着人群上山,到第二个阁楼已经可以看到故宫的正门 天安门了,小朋友和妈妈原地休息。我再往上爬到最高的阁楼已经可以看到夜幕降临下的远山了,伴着余辉。 从上山下来,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。到酒店已经快要十点了。
第二天,大早上起床去了宝妈心心念的地坛公园,四四方方的松柏园里那些动辄三四百年的古树宣誓着它的醇厚。四处都是过来晨练的人。然后去了箭杆胡同里的陈独秀故居,新青年编辑部,北大红楼,完了之后实在是饿的难忍,赶紧去找吃的。 终于找到了昨天晚上回来的时候在公交车上看到的满姐饺子,饺子馅儿多个大,一人十个基本上就饱了,味道不错。 下午去了国家博物馆,闷热的天气,排队等候是最让人难耐的,好在进去了之后就舒服多了。主要看了B1的古代物品展,从远古到当下,全是国之宝藏。
晚上回来,就在酒店附近的尖上尖拉面 吃了面。
第三天,一大早起来,6点左右,吃了面包,退好房,又把行李寄存在前台,两站地铁赶去前门,坐上去慕田峪长城的巴士。车上跟导游买了上去14号敌楼的缆车,和6号敌楼下去的滑道(slideway),中间14号到6号下坡行走过去,小朋友坚持的不错!特别是滑道下来很好玩,小朋友还要来一次。由于出发比较早,相对排队比较短,从山上下来也都快12点了,坐上巴士回到前门都已经是下午快4点了,在前门的方砖厂69号炸酱面吃了爆肚粉儿和炸酱面,味道确实不错。
吃好喝足,然后去酒店取上行李转去下一家朝阳公园附近的本地酒店,什么忆海文化酒店,刚进到房间宝妈洗澡的时候遇到好多虫子,反映给了前台,给我们更换并升级到好一点的房间,并延迟退房时间,可能还是连锁酒店更正规一点吧。第二天一大早上就把房子退了,寄了行李,吃了两碗羊汤和酱饼,早上刚下完雨,天气凉快很多,难得不到30度,去了朝阳公园,小朋友喂了鸽子,在运动区域玩了丛林空中大挑战,20多关小朋友都坚持完成下来了,很棒! 下午去了三里屯太古里的韬奋书店,呆了几个小时。回去酒店吃个晚饭,这一家的山西刀削面还不错。然后就取北京站候车了。为期四天的北京行圆满结束了。